如何对冲压模具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变形?
所属分类:公司新闻发表时间:2023-04-25

如何对冲压模具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变形?

对冲压模具进行表面处理防止变形,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,以下是具体介绍:

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

氮化处理

原理:使氮原子渗入模具表面,形成硬度高、耐磨性好的氮化层,提高模具的耐磨性、抗腐蚀性和抗咬合性,从而减少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的磨损和变形。

优点:氮化处理温度相对较低,一般在 500 - 600℃左右,模具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较小,不易引起变形。同时,氮化层具有良好的硬度和韧性,能有效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。

适用场景: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冲压模具,尤其是对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要求较高的模具,如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、精密电子零件冲压模具等。

镀硬铬处理

原理:通过电镀的方法在模具表面镀上一层硬铬,硬铬层具有高硬度、高耐磨性和低摩擦系数等特点,可以提高模具的表面硬度和光洁度,减少冲压过程中材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,降低模具的磨损和变形程度。

优点:镀硬铬层的硬度可达 HV800 - 1200,能显著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划伤能力。同时,镀铬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,可防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腐蚀而影响精度和寿命。

适用场景:常用于对表面光洁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冲压模具,如拉伸模具、弯曲模具等。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成型的冲压工艺中,镀硬铬处理可以有效保证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。

化学镀镍处理

原理: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在模具表面沉积一层镍磷合金层,化学镀镍层具有均匀的厚度、良好的耐磨性、耐腐蚀性和较低的摩擦系数。它可以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,减少冲压过程中模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,从而防止模具变形。

优点:化学镀镍层的硬度一般在 HV500 - 1000 之间,且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。与镀硬铬相比,化学镀镍层的厚度更加均匀,不易出现局部过厚或过薄的情况,能更好地保证模具的尺寸精度。此外,化学镀镍工艺对模具的形状和尺寸限制较小,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模具。

适用场景:适用于一些对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有较高要求的中小型冲压模具,如塑料成型模具、五金冲压模具等。在一些对模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,化学镀镍处理可以提供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和均匀的镀层厚度,有助于提高冲压件的质量。

控制表面处理工艺参数

处理温度: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。如氮化处理温度过高,会使模具产生较大的热应力,导致变形;温度过低,则氮化层的硬度和厚度达不到要求。镀硬铬和化学镀镍过程中,温度控制也很关键,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和性能,甚至导致模具变形,过低则会使镀速减慢,生产效率降低。

处理时间:处理时间直接影响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和质量。以氮化处理为例,处理时间过短,氮化层太薄,无法提供足够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;时间过长,不仅会增加成本,还可能使氮化层出现疏松等缺陷,影响模具性能。镀硬铬和化学镀镍时,处理时间也要根据模具的材质、尺寸以及所需镀层厚度来合理确定,以保证镀层均匀、致密,且不会因过度镀覆而导致模具变形或性能下降。

其他参数:在氮化处理中,气体流量、压力等参数也会影响氮化效果。合适的气体流量和压力能够保证氮原子均匀地渗入模具表面,形成质量良好的氮化层。镀硬铬和化学镀镍过程中,镀液的成分、pH 值、电流密度等参数对镀层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关键作用。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镀液参数,确保镀液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,以获得稳定的镀层质量,防止因参数波动导致模具表面处理不均匀,进而引起变形。

在进行表面处理前,模具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脱脂处理,以确保表面处理层与模具基体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力。同时,在表面处理后,还需要对模具进行适当的后处理,如回火、抛光等,以消除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,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和性能。


返回
关键词:
收缩